麻姑献寿的成语故事

拼音má gū xiàn shòu
基本解释献:把东西送给尊长或敬爱的人。指祝贺寿辰。
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
麻姑献寿的典故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①《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
②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麻姑献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芒刺在背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乐道安命 | 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
烽火连年 |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没颠没倒 |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对官司不分个真假,辨个清浊。” |
用心良苦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流离颠沛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以弱制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供不应求 |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
节哀顺变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作乱犯上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