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于众的成语故事


公之于众

拼音gōng zhī yú zhòng

基本解释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暂未找到成语公之于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公之于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服低做小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抽薪止沸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积不相能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不可胜举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戒骄戒躁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