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皆曰可杀的成语故事

拼音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基本解释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国人皆曰可杀的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关于选拔人才的问题,孟子认为国君选拔人才应该不论地位高低与关系的亲疏,关键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贤能程度。在对于免职与开除问题,应该征询国人的意见,如果国人认为他确实可杀,就应该杀了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国人皆曰可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林下风致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多谋善虑 |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
刑期无刑 |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
辞简意足 |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珠宫贝阙 | 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
反面无情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