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不反顾的成语故事


议不反顾

拼音yì bù fǎn gù

基本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出处《文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议不反顾的典故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不但会击剑抚琴,更擅长写诗作赋。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这个时候,刚巧赶上鄱阳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还把他们的首领给杀害了。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惊恐,于是发生了一场骚乱。这件事传到汉武帝那里后,他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向他们好好作一番解释。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语),宁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司马相如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当,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汉武帝因司马相如办事得力,非常满意,便拜他为中郎将,辅佐自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议不反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支支吾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节用裕民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背腹受敌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穷乡僻壤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