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基本解释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身先士卒的典故
1883年,法军从越南边境进攻中国,老将冯子材奉命率军驻守镇南关,面对装备精良的法军,冯子材一点也不畏惧,积极备战,誓与镇南关共存亡,将士们深受感动,个个英勇作战。冯子材更是身先士卒,与法军进行肉博战,打败了法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身先士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阿谀奉承 |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
混世魔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
斗方名士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
色飞眉舞 |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有权有势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 |
巧上加巧 | |
偶一为之 | 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