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的成语故事


一举两得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基本解释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举两得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勇士卞庄子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他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劝说等两只老虎争食时再下手可以一举两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为了吃到黄牛而咬死小老虎,觉得这时时机已成熟,轻易地打死那只大老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举两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芒刺在背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响答影随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众多非一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物尽其用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狐死首丘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堂堂一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一塌糊涂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