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寄宇文判官

寄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寄宇文判官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西前行已经很远了,仍然没有穷尽之时,回首东望又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家乡。

成天面对的都是狂风和暴雪,放眼望去直达天际的是连绵重叠的沙漠和山丘。

我从事公职已历两年,曾两度经过阳关。

想念你却见不得你,分别之后,我的头发都已经斑白了。

注释

⑴殊:很,极。

⑵阳关:古关名,西汉置,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董滩附近。

⑶斑:斑白。

寄宇文判官鉴赏

  这首诗作于公元750年(天宝九年)。当时,诗人供职于高仙芝幕府,不受重用,因而心情压抑,此时诗作中大都有思乡之语,这一首为其中最沉郁、伤感者。

  首联两句以鲜明对比来说明离家西行已越发遥远,返回之期更是渺茫,只能在极度思乡之时偶尔回首而已,可是行程仍然继续往西,那种无奈与沉痛扣人心弦。颔联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景物的重复单调,使诗人在无聊的旅途中,更增对家乡怀念。颈联极言时间之延滞,路途来回之遥远,表明诗人对域外生活已经十分厌倦,如此则更见思乡之苦,思乡之切。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不到一年就头鬓斑白,可见其受愁思煎熬之深。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74篇)

猜你喜欢

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 其一

唐代龚诩

疫疠饥荒相继作,乡民千万死无辜。浮尸暴骨处处有,束薪斗粟家家无。

只缘后政异前政,致得今吴非昔吴。寄语长民当自责,莫将天数厚相诬。

詹尚书同文以堵文明所作云树图寄徐大参复初仍寄以诗因次其韵

元代凌云翰

长句和平见治音,京华犹记盍朋簪。声传珠履星辰近,影动金莲雨露深。

云树有图凭鹰寄,春山无伴听莺吟。悬知两地看明月,爱国忧民共此心。

和先师宏智和尚五转位颂·匣里青蛇吼

宋代释慧晖

宝剑横斜天欲晓,洗净魔佛逼人寒。

匣中阴阴光生处,衲子徒将正眼看。

安乐窝中吟 其六

宋代邵雍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送马善徵致仕还吴

明代郑岳

君去洞庭何处住,海门迢递接东瓯。湖田岁熟收粳稻,烟渚秋高弄钓舟。

漫说孔明无将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万事何时尽,都把閒情付白鸥。

茅屋

元代廖大圭

茅屋阴阴水北村,满床书卷一桐孙。雨声长在黄梅树,四月来时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