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得高树早凉归
[宋代]:梅尧臣
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风高。
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
清梵隔寒流,乱蝉鸣古树。
谁知林下游,复得杯中趣。
池上暑风收,竹间秋气早。
回塘莫苦留,已变王孙草。
未坠高梧叶,初生玉井凉。
愁心异潘岳,独自向河阳。
不减阮家会,所嗟当北归。
厌厌敢辞醉,明发此欢非。
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風高。
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
清梵隔寒流,亂蟬鳴古樹。
誰知林下遊,複得杯中趣。
池上暑風收,竹間秋氣早。
回塘莫苦留,已變王孫草。
未墜高梧葉,初生玉井涼。
愁心異潘嶽,獨自向河陽。
不減阮家會,所嗟當北歸。
厭厭敢辭醉,明發此歡非。
唐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885篇) 〕
明代:
释今无
百粤惠风吹瑞草,星光耿耿长庚老。寰海之区光浸中,仁寿同歌兼社舞。
银花火树太平年,山川带砺入幽妍。白昴之精跃申甫,一柱擎天见神武。
百粵惠風吹瑞草,星光耿耿長庚老。寰海之區光浸中,仁壽同歌兼社舞。
銀花火樹太平年,山川帶砺入幽妍。白昴之精躍申甫,一柱擎天見神武。
唐代:
刘得仁
白发麻衣破,还谯别弟回。首垂听乐泪,花落待歌杯。
石路寻芝熟,柴门有鹿来。明王下征诏,应就碧峰开。
白發麻衣破,還谯别弟回。首垂聽樂淚,花落待歌杯。
石路尋芝熟,柴門有鹿來。明王下征诏,應就碧峰開。
:
徐兆玮
海蜃楼台变幻多,桐华消息易传讹。敛身艳笑惊钗燕,入骨愁丝缚茧蛾。
镇日天台春有主,小风古井水无波。灯窗同听潇潇雨,还想吴音一阕歌。
海蜃樓台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豔笑驚钗燕,入骨愁絲縛繭蛾。
鎮日天台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潇潇雨,還想吳音一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