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韩非的诗 > 矛与盾

矛与盾

[先秦]: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矛与盾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韩非简介

唐代·韩非的简介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 韩非的诗(15篇)

猜你喜欢

上汴州令狐相公

唐代朱庆馀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
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

丙寅春胡大声自桐庐守参政湖藩过松话旧诵予送通守殷君诗因用韵赋以识别

明代顾清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盖滞东州。新恩宠亚三湘镇,远道争迎五两舟。

春宴喜闻京国语,云帆高望渚宫收。公馀为有江湖思,还采蘋花寄旧游。

端午日帖子词 夫人閤五首 其一

宋代孙觌

杳杳画梁巍架杏,沉沉香壁静涂椒。宫前夜祝君王寿,日上黄炉炷未消。

归京口

宋代王存

倦宦归来故国春,北楼千尺绝飞尘。江山雄伟增人气,城壁萧条类此身。

眼底交游随物老,樽前歌舞逐时新。十年旧事无人问,目送斜阳下广津。

六绝句呈赵帅兼简郑机宜

宋代陈造

长日登临忆侍郎,芳时谭笑客凝香。

须公多办琼花露,容我时开古锦囊。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观灯之集

宋代杨万里

节物催人又一年,银花莲炬照金尊。

麝鎚官样陪公讌,粉茧卿风忆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