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柳宗元的诗 > 登柳州峨山

登柳州峨山

[唐代]:柳宗元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登柳州峨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注释

峨山:现名鹅山,在柳州市区西部,其形似鹅,是柳州市区内第一高山,已建成公园。

荒山:指峨山。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

悠悠:指无限的忧思。如何:奈何。

乡:故乡。这里是指京城长安。

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登柳州峨山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的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柳宗元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登上了当时柳州近郊的峨山,希望能够看到远处的长安,排解心中的忧郁。但是目力远不能及,只知道西北方向是紧邻柳州的融州而已,反而引起了无限的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表示无可奈何的诗。

参考资料:

1、谢汉强主编.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81

登柳州峨山鉴赏

  这首诗就眼前景下笔,“秋”点节令,“午”点时间,“荒”即峨,荒凉萧疏,写景为抒写“意悠悠”之情作渲染。身遭贬谪,远离家乡,独上荒,心绪万千,可见“意悠悠”涵盖着诗人当时复杂纷繁的情感。第三句虚接,转出“望乡”情,这悠悠情思中,乡情是诗人当前最重要的情愫。然而,登上望乡,“西北是融州”,隔断了诗人的视线,故乡不可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显得自然和淡,含蓄有味。诗人先写“荒”,后写“独上”,最后以疑问作结:为什么我望乡的地方,偏偏却只见融州。下面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深思,以想象和推论作补充。这里没有秾丽鲜艳的色彩,没有絮絮滔滔的叙述,仅仅二十字,既构思完整,又感情充沛。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实景虚写,表面是题写水,实际抒发其归国无路的隐痛。作者以眼前之景,道难言之苦,构想自然,神妙无比。又蕴含离乡之情、迁谪之思,言简意赅,语近情遥,深于哀怨,真是绝妙好诗。

柳宗元简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 柳宗元的诗(193篇)

猜你喜欢

雪霁同涤尘至黄龙洞

李冰若

小别经三月,重游阅十年。竹深藏古寺,雪霁涨新泉。

黄泽祈无竭,红梅待吐妍。徘徊旧池畔,不分已华颠。

咏物二十四首

清代周凯

胎生闻说有鲨鱼,多少鲲鲕出尾闾。入腹依然容乳哺,此中空洞定何如。

赋范司马嘉莲作

清代柳是

风流不坠莫愁城,司马池台胜已并。只觉花蓬连理好,尽缘人重合欢名。

双凌芍药阶前艳,并照荚蓉幕里清。从此三生怀渌水,年年开发倍含情。

小雨

宋代刘攽

烈风呼汹震山林,小雨霏微驻薄阴。南亩旱苗焦欲死,拟将如许号为霖。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

宋代苏轼

词源灩灩波头展,清唱一声岩谷满。

未容雪积句先高,岂独湖开心自远。

茄藤社观番戏二绝句 其一

清代范咸

连臂相看笑踏歌,陈词道是感恩多。剧怜不似弓鞋影,一曲春风奈若何。